家长控制行为对宝宝的伤害及如何消除
引言
经常听到“我都是为了你好,才不让你…”这样类似的话,殊不知这样限制孩子的自由很容易带给宝宝伤害,影响到宝宝的自我成长。那么父母们应该如何避免在日常中打着“爱”的旗号来控制孩子的自由呢?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析。
香草PK巧克力冰淇淋
晚饭后,我出去散步,顺便去超市买点东西。结账时,我看到一位漂亮的妈妈带着她大约3岁的女儿在买冰淇淋。妈妈很温和地问小女孩:“你想要哪种冰淇淋呢?”小女孩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妈妈说:“巧克力冰淇淋!”妈妈试图劝说小女孩买香草冰淇淋,但小女孩坚持要巧克力冰淇淋。最后,妈妈拗不过小女孩,不甘心地嘟哝着:“你这孩子真犟,说了巧克力上火,你就是不听!香草的多好吃啊!”妈妈一边嘟哝,一边掏钱给小女孩买了巧克力冰淇淋。小女孩虽然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她想要的巧克力冰淇淋,但在妈妈的责备声中,她的眼神渐渐变得有些暗淡,小家伙吃巧克力冰淇淋的快乐明显被大大地打了折扣。
家长控制行为带给宝宝的伤害
类似上例中的场景经常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。妈妈看起来很民主,但当小女孩的行为与她期待的行为不一致时,妈妈就无法接受了,她的控制行为就非常明显地表露出来。妈妈的理由是巧克力吃了上火,香草冰淇淋比巧克力好吃,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。然而,在宝宝的心目中,他确实认为巧克力的味道更好一些,所以她一定要坚持买一个巧克力口味的冰淇淋。这种控制行为模式如果总是在生活中一再地重现,而宝宝又没有强大的力量来抵制家长的控制行为,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,宝宝就可能因此受到伤害。并且,家长类似的控制行为常常更多的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发生,加上年幼的宝宝心理还没有成熟,他很容易屈服于家长的这种压力,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可怕了。家长控制行为带给宝宝的伤害通常会以以下两种方式体现出来。
1.不敢再相信自己的感受,变得畏缩而自卑
在家长各种控制行为的影响下,宝宝自己的感受被抛弃到一边。时间长了,他就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怀疑,甚至漠视自己的感受,需要依托别人的评判来确认自己的感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,以他人的评价为准则来应对周围的环境。对自己有了这种认识的宝宝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不敢下判断,做决定,内心的自我价值感比较低。这类宝宝成人后会变成那种比较畏缩自卑、人云亦云的人,即便他内心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,也不敢轻易表露,甚至常常会在那些不错的念头冒出来之后立刻自我否定,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值一提,做事情比较被动,习惯被人操控。有时候,在别人的操控下,就算他自己内心觉得很压抑,很痛苦,试图反抗,他也会抑制这种冲动,认可别人操控自己的行为模式,逆来顺受地接受环境给予他的一切。因为缺乏主见,这类宝宝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比较盲目,容易过于认同同伴的行为,被小团伙的规则所左右,甚至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可故意去做一些明显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。
2.认同家长的行为模式,变成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
另一类宝宝长期处在这种被控制的环境下可能会变得比较逆反,不会轻易屈服于家长的控制,导致家长的控制行为一再升级。这类宝宝敢于与家长的行为模式对抗,会变得比较任性,难以管教。同时,他还会认可家长的这种行事模式,变成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。这类宝宝小的时候比较自我,难以融入小伙伴的群体,脾气比较急,攻击性比较强,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之怒,成人后不太懂得要顾忌他人的感受,不管在哪里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,总喜欢指手画脚,很容易得罪或者伤害别人,人际关系常常出现问题。
消除控制行为的交流模式
1.给宝宝更多探索的空间
宝宝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潜能,很多我们怀疑他掌握不了的东西,只要他有着强烈的兴趣,他都可以通过自我探索以及模仿他人的行为等途径掌握。因此,一旦遇见他想要去尝试某个事物,在保护他不会受伤的前提下,最好给他尝试的权利。如果担心他受伤,可以将一些避免宝宝受伤的技巧通过演示传递给他,以便他模仿。
2.某些原则可以适当有些弹性
我们需要给宝宝设定各种各样的规则,但有些规则不能过于死板。比如睡眠、吃饭、玩耍等,如果宝宝当时根本就不困,或者不饿,或者恰巧处在食欲低靡时期,或者玩某个东西玩得正十分专注,我们非要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改变他,效果自然就不会好。不妨给我们的原则稍微加点弹性的成分,允许他睡眠的时间略有调整,不要强迫他进食,给他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,然后结束他正在进行的活动等等。
3.选择替代的非控制语言模式
可以考虑用别的语言模式来替代“你再……我就……”等控制性的语言模式。在用语言阻止宝宝的某些行为之前,一定要先理解他的情绪,与他共情,在这个基础上,再提出要求,宝宝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想法了。比如,宝宝一身脏兮兮的,你想给他洗澡,而他就要没完没了看动画片。此时,我们不妨这样跟他说:“你特别想现在坐在这里看动画片,这个动画片多好看啊。来,我们试试洗澡的时候能不能听到动画片的声音好不好?”宝宝通常都很好奇,也许立刻就去实施了。
4.帮助宝宝要注意把握一个度
在帮助宝宝的时候,度的把握很重要。如果宝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做不好某个事情,我们过去,三下五除二就把事情搞定了,宝宝就会觉得自己有一种无用感。所以在帮助他的时候,我们不仅要注意我们语言表达的方式,不能贬低宝宝的能力,同时我们的行为也要适当有所“收敛”。比如,我们可以把这个难度比较大的事情分成很多步骤,很巧妙地将一些比较容易的步骤分配给宝宝来做,让他体验到一种成就感,同时他也会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掌握所有的步骤,变得很能干。通过以上的方法,我们可以消除控制行为,帮助宝宝更好地发展自我,培养他们的主见和自信心,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。
暂无评论内容